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丰台往事

文史资料专刊:文史情结--------李新

发布时间:2019-07-15 18:12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应文史委约稿,我将在丰台区政协做文史资料工作20多年的历程,采撷点滴与读者共享。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由来

记得一些刚到政协工作的同志曾问,政府有地方志,区委有党史办,政协还搞什么史呀?我想大概许多人都不知道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怎么一回事,有必要在此介绍一下。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开创的。1959年4月9日总理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的茶话会上发表了题为《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人》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他指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他号召经历过戊戌以后各历史时期的委员及历史老人,或动笔或口述,把自己宝贵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总理讲:“政协是联系各方面的,要注意组织这项工作。”并且提出政协成立工作组时要有“收集历史资料的组”。

周恩来总理倡导的这项工作,后来被正式命名为文史资料工作,并写进了政协章程。根据总理的指示,各级政协也先后组建了以征编中国近、现代史资料为主要任务的文史资料委员会。到1999年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开创40年时,据当年的不完全统计,40年间全中国政协系统所征集的文史资料已经达到数十亿字,公开发表或内部刊印的史料也已有十多亿字。这样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开展史料抢救工作,大概只有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的确够得上“中国特色”。文史抢救的直接成果,就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下一份巨大而宝贵的历史遗产。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史资料具有鲜明的统战性、翔实的史料性和生动的可读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素材,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起到补史之缺、参史之错、续史之无的作用,是史料宝库中的瑰宝。三亲性(亲历、亲见、亲闻)是政协文史资料最本质的特性。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有益今人、惠及后世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位学者曾这样预言:“我相信无论是历史还是后人,都最终会感谢这个机构对这一文化使命最体面的承担。”

初做文史工作

丰台区政协成立于1981年1月,1981年3月区政协成立文史组,1984年7月“组”改“委”后成立了文史资料委员会,有自己的出版物是在1987年4月。我于1980年底调到政协工作,在政协近30年的工作中,曾在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祖国统一委员会工作过。最初文史资料委员会与学习委员会在一个办公室,五届政协后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教文卫体委员会在一个办公室,我先后在这两个办公室工作,所以与文史资料委员会相伴的时间最长。

1986年我结束脱产学习回到政协时,正值文史委开展《丰台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的征集工作,我便在杨祥永主任和张海思副主任的领导下开始参加采访、编辑、校对等工作,1987年4月文史委出版了第一辑《丰台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丰台文史资料选编》是七七事变50周年专辑,当时文史委还就专辑中的部分文章组织文史委委员深入到街道、部队、工厂、学校进行宣讲。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宣讲活动,我宣讲的是《吃人的魔窟——长辛店日本侵略军的狗队》,在宣讲活动中我又一次受到深刻的教育。后来这篇文章被全国政协出版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收录。当年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的狗队遗址,也被定为北京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勤耕耘

我大致经历了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创建初期,是以上限始于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下限迄于1949年建国前这一时限开展征编和出版工作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阅历丰富的老人相继去世,建国后的历史也面临人去史失的危险。随着历史当事人年龄结构的变化,1989年召开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针对征集工作中政治、军事方面的题材占全部资料的60%~70%,而其他方面的资料则显得薄弱的状况,提出了“三加强、一开拓”的要求,即:“在继续挖掘建国前政治军事史料的同时,加强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的征集;加强对少数民族史料的征集;加强对台港澳及海外史料的征集与交流;开拓建国后史料征集的新领域。”于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从建国前转到了建国后;随着政协工作的不断发展,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文史工作要为现实服务的工作方针。

时光荏苒,我这个当年的“小字辈”,变成了文史的“老资格”,当了区政协委员,任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在市政协的指导和区政协的领导下,按照“三加强、一开拓”的要求,积极推动建国后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工作;针对一些濒临失传的史料实施抢救性征集;组织委员就区域文化工作的发展等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适时出版文史资料书籍。我们在纪念丰台区政协成立20周年时出版了《丰台区政协文史资料精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时,出版了第9辑丰台文史资料选编《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专辑》;在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时,出版了第10辑丰台文史资料选编《航天文史资料专辑》;2006年出版了由北京市政协牵头、18区县政协共同参与的协作项目,北京历史文化的大型丛书《北京文史资料精选(丰台卷)》;2007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联合出版了《七七事变追忆》等文史资料书籍。

最令我难忘的是第10辑丰台文史资料选编《航天文史资料专辑》和《北京文史资料精选(丰台卷)》的出版工作。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建国后科技建军和强国的重要方面,从白手起家到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几代航天人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原航天部一、三、七院等单位都坐落于丰台区,我们决定征集出版航天史料专辑,记录老一辈革命家带领航天人艰苦创业的历程,展示航天人风貌,讴歌航天精神,同时激励年青一代的爱国情怀。在原航天部一、三、七院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征集到航天史料82篇38万字和39张照片。在《航天文史资料专辑》的编纂过程中,恰逢区政协换届,编辑工作暂停了一段时间。换届之后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又启动了北京历史文化大型丛书《北京文史资料精选》编辑工作,同时我们还按照区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开展着文化调研、考察视察等活动。多项工作同时开展,一起压了下来,而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3人,其工作量之大,前所未有。真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压力大。那时为赶任务我们天天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一次为了能够按时向市政协送交稿件,办公室3人一直干到晚上11点才下班;六七十岁的文史资料征集员杨祥永、高世良、马兆英、杨永才等老同志也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加班加点地审稿。为了按市政协要求完成5月上旬上报30万字稿件的任务,办公室的同志们放弃“五一”七天休假,把稿件带回家进行编审。那个五一节,大家就是在争分夺秒的编审稿件中度过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我们圆满完成了政协常委会部署的调研、视察等各项履职工作,第10辑丰台文史资料选编《航天文史资料专辑》和北京历史文化大型丛书《北京文史资料精选(丰台卷)》也都如期出版了。我们以《航天文史资料专辑》的出版,向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献礼。在隆重的出版座谈会上,举行了赠书仪式,我们将系着红绸的《航天文史资料专辑》和带有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亲自签名的、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的首日封,赠送给可敬可爱的航天人,并向全区中小学校等单位赠书千余册。此书的出版受到原航天部一、三、七院和市政协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并鼓励我们继续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多出精品。

着力发挥文史资料为现实服务的功效

我们在征编出版文史资料的同时,还按照文史工作要为现实服务的要求,注意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用这种独特的形式履行政协基本职能,为政协“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服务。

爱国主义是文史工作的主旋律,用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是文史工作的一大优势。我们通过开展对史料的宣讲、读书座谈会和向全区中小学校、团区委、区青联、图书馆以及社区赠书等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专辑》被区教委定为学生必读的百本爱国主义书刊。区青联以文史资料为蓝本,在全区青年中开展了知丰台、爱丰台、建丰台的知识竞赛活动。

《丰台文史资料选编》中有18篇史料文章被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出版的《日伪统治下的北平郊区》、《庄严的庆典》等专辑选用;有25篇史料文章被丰台区党史办公室编辑的《日寇罪行在丰台》、《丰台地区革命斗争史料选编》两书转载,进一步丰富了我区的党史内容。

抗战英雄赵登禹将军为抗击日军侵略,在大红门地区壮烈殉国等史料在大红门中学宣讲后,大红门中学申请,经市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赵登禹中学,并聘任赵登禹将军的女儿为名誉校长。学校还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对历届学生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赵登禹中学成为我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学校。

收获

2008年北京市政协举行的文史资料图书评选中,我们参与编辑的《北京文史资料精选》18卷本被评为优秀文史资料图书特等奖;丰台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航天文史资料专辑》被评为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一等奖 ;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联合出版的《七七事变追忆》被评为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优秀奖。

我们出版的文史资料书籍先后被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山西史学研究会收藏以飨读者。南京大学图书馆在《谢函》中这样写道:“蒙贵办厚爱,泽被馆藏,沾溉学子,惠及当代,功垂未来。特致谢忱!并肯望今后继续得到贵办对敝馆馆藏的关心与鼎力帮助!”

回顾20多年的文史资料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看着这一本本获奖证书,心里十分欣慰,同时又十分感慨。如果没有市政协文史委的精心指导,没有区政协领导们的支持,没有办公室的同仁和文史资料征集员们的通力协作,又怎么会有这些成果!同时我还想起了区政协文史委的几位老主任,没有他们当年的努力和付出,也不会有今天的收获。

2009年在纪念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5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办公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向在此岗位工作20年以上的文史工作者颁发证书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手捧着大红的荣誉证书心中感慨万千。20多年来我对从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酸甜苦辣感受颇深,它是一项艰苦细致且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对文史工作从不知到知之以至感觉有意义、有意思。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史情结”吧。在退休多年后的今天,我感觉文史资料工作如茶,有苦涩而恬淡的味道,还有一种回甘,淡而悠远。

 

李新:丰台区政协七、八届委员,丰台区政协机关退休干部,丰台区政协专委会工作一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