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回忆南苑保卫战-------荣相颐
回忆南苑保卫战
荣相颐
投笔从戎 抗日救国
1936年,侵华日军继侵占我国东北、热河之后,又窥伺平津、华北,蠢蠢欲动。当时形势极为险恶,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日军的侵略罪行激起全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尤其青年学生更是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爱国热情极其高涨。
那年夏天,我已19岁,中学刚毕业,看到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心如刀绞,决心投笔从戎。12月初,我得知二十九军在南苑成立军事训练团,招收青年学生,便告知母亲和祖父母,要求从军。我自幼丧父,又是独子,母亲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祖父母也把我看成掌上明珠。三位老人虽然不忍心让我离家,但深明大义,为了抗日报国,他们亲自把我送出村口。
我12月7日离家去北平南苑,经过考试被录取,成为军事训练团的一名学兵,从此便接受了抗战的洗礼。到1995年,虽然已事隔59年,但是母亲挥泪送我参军的情景,至今还清晰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严格训练 积极备战
在军训团里,我被分配到第八中队,驻扎在第七营房。军训团的每个学兵都配发一支步枪、一把刺刀和一把大刀,人称“大刀队”,这是二十九军的老兵们在长城喜峰口打鬼子时杀出来的威风。
参军后的第二天即开始训练。每天的队列、射击、劈刺、体操等各项课目安排得很紧张,没有片刻空闲时间,连上厕所都要打着旋风脚去。军训团的纪律非常严格,但是全体学兵为早日杀敌报国,毫无怨言,自觉加紧训练。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外围兵力调动频繁,并在大井、小井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他们借故一名士兵失踪,以寻找之名进攻宛平城。我守城部队吉星文团坚决抵抗,寸土不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事变发生后,军训团奉命停止操课,做好战斗准备,杀敌报国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全体学兵无比振奋,整天磨刀擦枪,修筑工事,积极奋战。由于报国心切,我更是跃跃欲试。各中队纷纷向副军长兼军训团团长佟麟阁递交请战书,表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当时全体学兵态度坚决,士气高昂,时刻准备参加战斗。
英勇抗击 殊死搏斗
7月下旬,日军频频调动兵力,加紧向二十九军所属各部进犯,我军训团奉命进入外围阵地。27日,日军果然从南苑外围东、西、南三个方向向我前哨阵地发起进攻。面对残暴的敌人,我部官兵奋起抵抗,击退了敌人的进犯。在战斗中,我学兵团防守南围墙外南小街一段阵地。为了防止敌人利用青纱帐掩蔽偷袭,阵地南侧外围约300米的青纱帐被我们清除。中午时分,八中队二班副班长奉命率领我和禇云林、李秀堂、畅荣森几名学兵到阵地前玉米地里搜索警戒。正当我们搜索前进时,大约数十名日军骑兵窜到我阵地前,我方发现后立即开枪射击。顿时枪声大作,从我阵地射出的子弹和敌方射出的子弹在空中交叉飞过,枪林弹雨中,我们在副班长率领下,迅速卧倒,向面前的敌骑兵猛烈还击。在我方强大火力下,日军丢下几具尸体,狼狈逃窜。枪声停息后,我们回到阵地上,学兵们兴高采烈,畅荣森同学挥舞着大刀,义愤地说:“还得让敌人尝尝我们大刀的滋味,‘怒恨饥餐敌寇肉,笑谈渴饮鬼子血。’”
16时左右,南苑南边的团河附近响起密集的枪炮声,直到天黑前才逐渐停息。原来是一三二师一部在赵登禹师长率领下,奉命北上增援南苑。赵师长带领特务营(团)向南苑开进时,在团河遭到日军阻击,经过激烈战斗,大部分部队在赵师长率领下进入南苑,一部分牺牲。
从午夜到黎明,零星战斗时有发生,我学兵团一直坚守在阵地上。二十九军军部已于27日下午迁至北平城内。驻守在南苑的部队,除了部分直属分队和军事训练团外,还有军官教导团及少数战斗部队。
28日黎明,日军集中了大量的步兵、炮兵、装甲兵、空降兵,向我南苑驻军大举进犯。我部官兵对日军的猖狂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战斗异常激烈。8时左右,十几架轰炸机向我第九营房(原二十九军军部)轮番轰炸,我们用步枪、机枪向敌机射击。随后敌人以猛烈的炮火开始轰击我军阵地,在敌人炮火中,我军训团又有些伤亡。10时左右,日军乘我营房内兵力空虚,正规部队较少,战斗力较弱,向我军后方空投伞兵,占领南苑机场及演武厅。同时一股日军又从西侧攻入营房,经过激战,部分营房失守,形势非常严峻。此时,我两翼部队开始撤离阵地。我军训团部分学兵见此情景,也准备撤离,有些已跳出战壕。这时,八中队队长站在阵地前大喊:“大家不要动,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誓与阵地共存亡!”直至接到撤退命令,我们才撤离阵地。
我军训团大部分学兵在特务旅旅长兼任我团团长孙玉田的指挥下向南转移。在茂密的青纱帐里,不断与日军发生零星战斗。还有一部分敌人爬上大树,利用树叶作掩护向我方射击,使我方时有伤亡。我队王树炳同学腿部受伤,第一大队队副阵亡,学兵张觐宸、李公杜也受轻伤。我队一排副头部中弹,伤势较重,我们三四名学兵搀扶着他前进。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我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啦!”但是我们还是搀扶着他,直到送交老乡把他掩蔽起来,大家才难过地离开。
军训团的一小部分学兵跟随佟麟阁团长向北平撤退,在大红门附近与日军遭遇,发生激烈战斗。佟团长骑在马上指挥,不幸中弹牺牲。赵登禹师长率少量部队向北平转移,在玉河(凉水河)桥附近与日军发生激战,由于众寡悬殊,他以身殉国。
我们军训团行进到庞各庄,离开了南苑战场,到达固安整顿时,全团已不足千人。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毫不畏惧,同装备精良、凶狠残暴的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将军召见 坚定信心
入秋以后,形势越来越紧张。第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后,继续向南转移。军训团随军经固安、雄县、河间,于中秋节前到达津浦路泊镇一带休整,并担任防务。在此期间,冯玉祥将军被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津浦线战事。他到前线视察来到泊镇时,得知我学兵团在附近担任防务,便下令召见我们。某日夜间,我全团官兵奉命到野外集合,约千名学兵分队排列,等待冯将军到来。大约深夜23点,冯将军由卫兵护卫着来看大家,卫兵高举马灯,冯将军走近队列前,一个一个地仔细观看学兵。这时,抗日将领和爱国青年肝胆相照,热血沸腾。冯将军把所有学兵都看了一遍,没有说话便离开了队伍。第二天他召集全团讲话,他说:“我们准备一天,敌人也准备一天;我们准备一百门大炮,敌人能准备一千门大炮,因为他们的工业比我们发达,我们还能等待吗?我们要发扬爱国精神来弥补我们装备、技术的落后,最后终将能战胜敌人!”冯将军的讲话对我们青年学兵是极大地鼓舞。
第二天我团接到命令,冯将军已调来何基沣的一四一师接替我团的防务,我团立即退出第一线,转移到德州花园附近整训。随后,冯玉祥将军又连续接见我团三四次,多次给我们讲话,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心。
军民融洽 巨大鼓舞
七七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官兵的奋勇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拥护。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号召全国同胞立即动员起来,大力援助二十九军作战,并热情慰问前方将士,使我们深受感动。
1937年中秋节,我团正在泊镇担任防务。白天我们在班长带领下到野外挖战壕,晚饭后,见房东正在炒菜做饭,为了不影响老乡过节,班长把全班集合起来,悄悄带领大家到操场去练劈刺。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回来见到院子中央摆着一桌酒菜,大家不知何意。房东见我们回来了,便走来邀请我们:“老总,你们打鬼子,离家在外,不能过团圆节,我们做了桌菜,请你们一块过节,表示我们的一片心意!”班长听罢连忙婉言谢绝。房东硬拉着我们,坚决要我们入席。老乡这样热情地款待我们,把我们视为亲人,我们内心非常激动,受到巨大的鼓舞。
奉命撤退 学习深造
南苑战斗之后,我军训团随二十九军南北转战,官兵们心中始终想着打回北平去,收复失地。1937年10月,我团随军北渡黄河,到达河南濮阳,并北上出击清丰、南乐、大名一线,向冀南挺进。当时各部队的口号是“向北挺进,争取到北平过年!”全体学兵高兴得跳起来,战斗情绪非常高涨。同年11月,当我们中路挺进部队节节胜利的时候,大名忽告失守,后路被切断,各部队奉命南撤。我军训团也从河北大名经东明退到河南新乡待命。次年初,军训团选拔出300名学兵,由过家芳团长亲自率领去武昌投考黄埔军校。我于那时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在一总队学习深造。
选自《北京文史资料精选(丰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