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丰台往事

第六期 卢沟桥事变的宛平-------邢锦棠

发布时间:2017-04-24 14:48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卢沟桥事变的宛平

──访杜存训同志

邢锦棠

杜存训同志是原宛平县九区(今门头沟区)上清水村人。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宛平县抗日救国会会长。1938年任宛平县委书记,焦若愚(原北京市副市长)任县长。此后,宛平县几易其名,先后曾叫昌宛县、宛房县、昌宛房县,杜存训同志在这里当了六年半县委书记。日本投降后,转到易县地委任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保定地区地委书记。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执委。现已离休。区政协文史委员会曾于1989年4月,赴河北省石家庄采访了杜存训同志,请他谈一谈当时宛平县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情况。杜老很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下面是他谈话的内容。

“—二·九”学生运动在宛平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北平学联发起了一次抗日爱国学生运动。12月16日扩大宣传,北京大学学生宣传队来到了宛平县。白天在卢沟桥宣传,晚上住在宛平县简易师范。当时,我正在简师学习。晚上学校举办了联欢会,在会上,我代表全体学生向宣传队致欢迎词。简师也于当日成立了学生救国会,崔以钤任主席,我任副主席,并同时参加了北平学联。北大学生由宛平到良乡、涿县、转向固安,沿途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然后返回北平。宛平简师学生救国会按北平学联指示在卢沟桥、长辛店、丰台等乡镇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1936年2月,发生了百灵庙(今内蒙)抗战,简师学生救国会曾到卢沟桥、丰台、庞各庄、榆垡等镇的商号募捐。记得到庞各庄募捐,一次募了200多元钢洋,在当时也算不小的数目了。在庞各庄募捐时,有一个商号掌柜是当地的地痞,他向我们募捐的学生挑衅:“募捐是自愿,还是强迫?”我们说:“自愿。”他说:“自愿,我‘一大板’也不捐!(“一大板”即一个铜板,当时可买一根油条、一个火烧)”当地绅士崔以钧(外号崔三爷,是宛平县参议会议长崔木斋的父亲),这个人在庞各庄镇很有威望,我们把情况说给他听,他生气地说:“这个商号掌柜的是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是个站在钱眼儿上的钱串子脑袋!”后来,这家商号听说为抗日募捐事,崔三爷生气了,又主动来找我们认捐,几次都因为他认捐钱数太少,我们把钱给扔在地上。最后他认捐10多元。我们把捐款和名单一并上交北平市学联,每天的北平《世界日报》有两版公布捐款钱数和名单。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宛平简易师范放假,我被截在老家。这时“北平学联学生抗日救国会”已改名为“抗日民族先锋队”,北大学生史进前(后为公审江青时的副监察长)也曾到宛平县九区进行抗日宣传。那时,我是当地第一个“抗日民族先锋队”队员。

中国人民不可辱

卢沟桥事变前,在宛平县发生过几件抗日爱国的小故事,听后使人精神振奋,感到中国人民不可辱。

宛平县简易师范学生抗日救国会,经常开展活动,同学们的抗日爱国行动,也教育了当时简师传达室校工张志全。一天,传达室来了个日本兵,手里拿了一张纸,上面写了“大日本”三个字。这个日本兵指着这三个字让张志全看。张志全接过那张纸,在“大日本”的“大”字上打了大大一个叉,写上个“小”字。这个日本兵叽里呱啦说一阵日本话,不依不饶。张志全看情况不好,就蔫溜了。这个日本兵向校方要人,学校回复:校方无此人。结果,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宛平城,当时是河北省第二专员公署和宛平县政府驻地,又是二十九军防地,日本人不得擅入,在卢沟桥头有四名全副武装的二十九军士兵站岗。一天一个日本人要求进入,行至距岗位约50米处,士兵命其站住,验看证件,并令其说明来意才准许通过。我见那日本人在中国军人面前,也是畏畏缩缩,老老实实听从中国军人的命令。我们简师的学生也为中国军人的威风而自豪。

一次,在卢沟桥至丰台之间的土路上,见到一队日本兵成四路纵队往西走,对面一队中国二十九军士兵也成四路纵队往东走。日本兵见中国军队不让路,为首的日本军官骑上马,打马奔向前,闯进中国士兵的队列,意在冲散中国士兵队列。这时,中国军官一声令下,士兵散开、卧倒,作射击准备。最后,日方不得不以和谈作了让步。

选自《丰台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