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丰台区体育服务发展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26 15:04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提升丰台区体育服务发展水平的建议

中国致公党北京市丰台区工作委员会

 

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85号文”,就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出了指导意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与此同时,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扩大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需求,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拓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渠道,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扩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空间,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消费蕴含巨大潜力,因而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促进体育市场繁荣有序,加速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体系,是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强调要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北京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丰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落实国家及市级相关体育发展政策,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整合区内优势资源,不断探索体育产业与经济转型互促互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中共丰台区委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在九届区政协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我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立足丰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围绕“推进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建设”,致公党丰台区工委成立了调研组,针对推进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在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处,了解北京市就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对卢沟桥街道珠江紫台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南苑地区办事处槐房村体育公园的建设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谈;同区体育局主管领导、体育产业科、丰台区内体育服务企业负责人召开调研座谈会。调研过程中,我们深为丰台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特别是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所鼓舞,更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一、丰台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成绩显著

丰台区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促进体育市场繁荣有序,积极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服务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社会效益逐渐凸显,有力的提升了我区居民健康水平、精神面貌及体育服务消费水平,为我区核心功能承载区的建设、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

(一)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人民群众对于健康、休闲以及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水准,有着与日增长的期待和追求。体育运动与健康又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中,体育服务消费趋势逐渐由“小众消费”、“高端消费”向“大众消费”、“习惯性消费”方向转变。区政府不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一批适宜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室内外健身场地等设施,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逐步形成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丰台区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543个,总面积26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4年,市、区两级财政用于我区街、乡(镇)体育设施建设总投入约5342万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355%。

(二)体育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目前,丰台区体育产业年生产总值10亿元,占丰台区生产总值0.9%;为丰台区提供就业岗位5800余个,占北京市体育产业从业人数4.4%,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截至“十二五”末,20个街、乡(镇)有不同数量和规模的体育产业单位入驻,入驻单位共392家,主要涉及体育健身、游泳、足球、羽毛球等项目,较“十一五”期末入驻数量增幅229%。不断提升我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凭借体育产业优良的基因来助推我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为我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全民健身服务业迅速发展

健身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涌现出了“一区一品”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家庭体育嘉年华、国际徒步嘉年华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项目,打造了我区特色体育文化品牌。2011年至2015年,举办区级全民健身活动400余场次,参与人员涵盖机关、社区居民、村民、少数民族等不同人群,直接参与人数达240万人次。我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带动了体育服务主体不断壮大。至“十二五”末,丰台区已登记注册单项体育协会、地区体育协会共有21个,已创建302个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9个北京市体育特色村,初步形成全区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体系。

(四)职业体育赛事筹办能力增强

丰台区对职业体育竞赛的参与和筹办,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体育竞争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体育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衍生服务的消费,有力支撑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充分整合利用我区优势资源,发展龙头体育休闲产业,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绿树成荫的体育休闲必经地、户外运动首选地、竞技赛事集散地、健身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突出了我区不同于其他区域的优势特色,实现各项资源的厚积薄发。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举办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活动;成功举办2012年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2013年亚太车辆模型锦标赛;圆满完成2015年北京国际风筝节、世界青少年数独锦标赛。

二、在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丰台区体育业发展虽然有了新的起色,但距离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我区拥有的丰富体育资源相比、与群众快速增长的建设体育休闲需求相比,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一)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机制有待完善

丰台区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国际及市级政策平台已经搭建,区级部门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扩大体育资源供给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区体育局体育产业科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难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布局规划及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政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对优秀体育品牌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企业化运作能力不强。

(二)体育资源区域内发展不均衡

丰台区在体育产业规模上,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呈现出东强西弱、东多西少的特点。全民性综合体育场馆、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多集中在大红门、马家堡、方庄、东铁营等东部地区,占去全区总量的41%,而长辛店镇、长辛店街道、云岗地区、宛平等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8%。西部地区主要利用湿地公园、山地等打造旅游休闲与体育相结合产业公园,也是赛事活动的主要承办地,但在便利化、集成化的社区式健身服务方面略显不足,体育服务业网点布局有所欠缺。这与体育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社区配套不完善、体育服务结构单一等因素有较大关系,西部地区受历史因素限制还有待进一步规划开发。

(三)体育服务业发展增长乏力

以企业为主导的体育服务业明显处于弱势,仍维持着自发式、传统式、粗放式的发展状态。丰台区体育服务业以低附加值的健身休闲类和体育用品销售类为主,占比近70%,而从事高附加值的体育运营管理类单位则屈指可数。体育服务业业态不够丰富,在健身步道、登山步道、公共露营地等户外休闲基地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有实力的品牌体育企业进驻社区开展连锁经营率较低,社区或公共空间没有得以有效利用。体育服务体系中缺乏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领军项目和领军人才,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体育企业仅占比4%,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影响力。中小型体育场馆供给不足矛盾仍然存在,存量资源有待进一步盘活,日益增长的群众健身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体育产业经济规模偏低

相对于我市其他区,丰台区体育产业经济总量偏低,大量体育资源尚未开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根据第六次普查数据,我区2014年体育相关企业营业收入总计6.9亿元,仅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0.6%,税收总额仅占全区财政收入的0.4%,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甚微。虽然我区曾多次承办体育大型赛事,影响力明显提升,但从产业经济效益上并没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等为代表的体育服务业水平较低,尚未形成体育产业规模发展的成熟机制。

三、我们的建议

(一)健全体育服务业支撑体系,突出丰台特色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调研,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购物等领域分析其商业模式、协同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包括体育服务业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加强区体育主管部门编制人员设置,建立由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共同组成的体育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区内体育产业发展工作,研究出台地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区域特色品牌的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冬奥会”举办的契机和其后的挑战,加大资源整合、树立丰台特色,避免重复性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形成适合丰台区特点的体育服务业支撑体系,充分落实丰台区“十三五”规划相关的要求。

(二)完善和创新投入运营机制,实现成果共享

加强政府财政投入,保障财政对于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力度,科学合理的安排投入重点;在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和投资基金的基础上,也要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从而保证政府投入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加强财政、税收等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调动社会资金对体育服务业投入的积极性,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投入新格局。健全财政投入效果评价机制,形成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相区分的考核制度。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骨干企业和领军人才,着力推广优秀的体育社会组织和重点项目,展示丰台区体育服务业发展成果,并在服务过程中获得民众真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公众对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满意度测评体系,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完善产业结构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丰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丰台区体育产业PPP模式,做好风险评估,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更多的体育设施项目,提供更好的运营服务,满足全民健身和赛事举办的需求。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鼓励体育行业经营者加强品牌建设,主动公开服务标准和质量承诺,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供高品质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创办各类体育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规范,在政府引导下建立系统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良性的基层体育组织的治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对由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的体育场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邀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参与运营,向社会公众开放,盘活公共资源,创新运营模式。

(四)着力打造体育服务新业态,引导体育消费

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体育消费市场,借助移动通讯技术和风险投资等手段,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推进与体育服务体系相关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骨干企业为大众提供体育服务业相关信息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和监管方式,对第三方互联网信息平台应加强监管,对不法信息的发布要及时掌握和处理,调整相关监管政策,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016年初,北京市体育局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2﹞17号)等相关文件,制定了北京市体育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体育服务业发展目标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每年以15%左右速度增长,总量实现翻一番,由现在的70亿元增加到140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5%以上,从业人员占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5%、人均实现增加值达到20万元以上,体育服务业成为北京新兴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应该说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就对比本市其它城区相对落后的我区体育服务体系之发展,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破解难题,争取“十三五”时期丰台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在全市的总体发展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任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