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区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26 15:03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关于推进我区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丰台区工作委员会

 

根据商务部2012年12月颁布的《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家庭服务机构指派或介绍家庭服务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烹饪、保洁、搬家、家庭教育、儿童看护以及孕产妇、婴幼儿、老人和病人的护理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家庭服务业作为都市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我市2015年8月出台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2016年,我区将生活性服务业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明确了2016年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思路为“明方向、抓示范、促创新、重民生”。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和家庭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容不断创新,行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但与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不少问题仍然制约家庭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农工党丰台区工委成立调研组,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建议。

一、丰台区居民和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家庭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进步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家庭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2015年达到47127元。2015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240元,比上年增长14.3%。以商业社区服务为例,2015年仅次于商业零售和餐饮,已占全区商业服务业(2015年增加值为271.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8%)18.5%的份额;目前全区拥有社区商业网点5000余个,每千人拥有社区商业网点2.2个,人均拥有面积0.5平方米,“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90%,建立了以蔬菜、早餐、再生资源回收三大功能为主、较为完善的社区商业体系。

(二)家庭服务业内容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包括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家庭理财、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等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家庭服务业内容不断创新,从服务范畴方面,囊括了家庭教育、家务管理、家庭理财、医疗保健、营养配餐、配送和居家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态;从服务对象看,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群体。家庭服务业的覆盖领域正逐步拓展,服务分工更加细化,其中家庭教师、月嫂等工作因其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已成为家庭服务业中的“白领”。

(三)家庭服务业品质不断提升

近年,我区围绕“建设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建设了一批示范性项目,通过推动“互联网+都市生活”,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同时也带动家庭服务业的品牌和质量不断提升。如大福来菜市场将多服务功能集成,搭建了一站式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涵盖便利店、生鲜、家政、家电维修、理发等多种便民服务业态;27°罗马风情影楼将“花卉+婚纱摄影”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创造了一批新的消费热点,该企业在京已拥有4家门店,并将业务从丰台区拓展到了海淀区、朝阳区和东城区;丰台区小屯路的北京城乡超市根据“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指导,不断地发展社区超市,自2015年以来,118生活便利店已有5家成功开业,2016年下半年计划再开设10家社区便利店,给社区百姓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与此同时,我区农产品、服装、花卉、汽车等线下传统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互联网+都市生活”,加快建设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零距离生活圈”。

二、丰台区居民和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矛盾突出

我区居民和家庭服务业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体上的供不应求,即家庭服务从业人数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服务质量上的供不应求,即服务员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三是季节性的供不应求,即由于从业人员以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等为主体,在春节、农忙等时间大量家庭服务人员回家劳动、休息,加上节假日期间需求量增加,因此家庭服务的季节性供不应求现象明显。

2015年底,市民政局、市规划委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首次明确“9064”养老服务目标,所谓“9064”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目前,全市近300万居家老年人需要与之相应的养老服务人员,但实际总量严重不足,由于支持政策乏力、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养老服务人员流失率达40%以上,特别是为近6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护理人才基本还是空白。我区老年人口已连续多年在全市比例最高,这一矛盾在我区表现更为突出。

(二)企业以中介制为主,难以实现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

目前市场上家庭服务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中介制和员工制。在家庭保姆、钟点保洁等家政服务业中,中介制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模式。在社区信息化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保安服务、搬家配送服务、社会化养老助残服务等行业中,员工制企业已成为主体。由于中介管理模式服务过程简单,企业门槛低、手续简便、企业成本低、经营风险小、纠纷风险小,这种模式成为家庭服务企业,尤其是家政服务业中的主体。在这种以小、散、杂为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家庭服务员的个人信息不完备,无法给家政服务员办理社会保险,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透明,人员综合素质难以保证,基本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服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监督。为数众多的小企业不仅给市场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还给服务安全、纠纷处理埋下了隐患,其自身的发展也难以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和规范化。

(三)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监管体系

我区家庭服务业总体上相对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行业整体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经营、品牌效益的形成存在一定难度。大部分家庭服务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没有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此种现状不仅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高,更使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同时也增加了服务对象的隐患。行业整体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三、促进丰台区居民和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建设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持续提升家庭服务业品质

建设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针对我区居民和家庭服务的现实需求,培育、提升和巩固一批家庭服务业企业品牌和影响力,做实做优我区家庭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布局,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利用市场疏解腾退空间优先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使社区商业向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结合“一刻钟服务圈”建设,打造“以市民为中心、覆盖生活全过程、整合多渠道便利服务”为特色的电子商务民生服务示范社区。

(二)加强家庭服务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加强企业准入、企业资质分级认定以及信息披露等体制机制的建设和改进。根据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组建家庭服务业协会并建立企业准入标准,在不大幅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的前提下要求家庭服务机构须达到相应标准才能正式申请审批。家庭服务业协会可根据企业营业额、从业人员数量、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社会声誉等因素评定企业资质;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将企业资质分级认定结果、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相关信息披露公示,不但减少消费者信息搜集成本,还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信心。鼓励由家庭服务业协会牵头,会同行业专家和重点企业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制订分类别、分等级的职业技能标准;引导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持证上岗;推动家庭服务行业各类别的服务质量、服务流程、服务收费标准化建设,促进行业有序发展;鼓励服务企业将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积极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三)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家庭服务培训体系

针对家庭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张以及多样化、高端化的趋势,政府应支持培训机构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家庭服务业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加强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道德等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中高级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创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各类家庭服务员定向培训工程,开展订单式培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注重培训效果的考核,建立培训质量的监督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后职业技能的抽查,鼓励从业人员进行家庭服务分类别、分等级的职业评定,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持证上岗比例。

(四)充分发挥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努力推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它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协助政府工作、建立行业标准以及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应该加快家政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微信APP等手段,发挥平台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形成比较便利、规范的家庭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