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西特色小镇助推城乡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26 15:02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打造河西特色小镇助推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丰台区工作委员会

 

未来五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河西地区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和机遇,如何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立足“以产兴城”,着力打造长辛店、王佐等特色小城镇,加快河西地区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河西城乡一体化,对于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挖掘特色,形成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休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是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是一个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有机复合体。民建丰台区工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了河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以及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缺乏统筹、产业不强、配套不足、要素紧缺等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培育旅游休闲、健康服务、医疗养老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健康特色小镇,助推河西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河西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筹设计,建设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十三五”期间,河西两镇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但由于缺乏统筹设计,出现多头规划,各行其是的问题。部分区域发展定位不清,核心区块不明确,集体土地缺乏统筹利用,无法发挥聚集效应,难以成为相对独立、特色元素突出的区域。其次是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领导及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认识亟需提高。

(二)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1.河西地区相关产业还未形成稳定的业态。旅游、健康、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尚未显现。龙头企业较少,企业规模偏小,缺乏一定的影响力、竞争力,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格局还未形成。

2.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融合不到位。突出表现为项目相对分散、功能叠加不足,开发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不够丰富,“传统产业”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难以深度融合,完整的社区生态还没有形成。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整体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与河东地区相比,河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部分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要素紧缺,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主要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现有融资平台作用有限,财力相对薄弱,迫切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缺少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其次,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

二、关于打造特色小镇助推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文化

1.抓住发展机遇。国家相关部委及部分地方、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建议河西地区应抓住发展机遇,尽快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注重统筹规划。以“多规合一”的思路,破除局部利益,制定河西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的市场运营模式,在遵循产城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深刻融入文化内涵,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注重突出长辛店镇、王佐镇的特色、优势和潜力,避免同质、低度竞争,“重本色、创特色,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

3.打造“特色”文化元素。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依托河西地区绿化、山水、温泉等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以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规划建设,集聚发展休闲旅游、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养生等健康产业,创建核心区、引领示范区和“三融”(产业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创新试点区,打造河西“健康小镇”,为河西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二)积极打造特色,加强产业培育

建议先以养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切入点,以医养结合为开发理念,立足区位、交通、生态三大优势,以长辛店镇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创新试验区为核心,重点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打造一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河西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特色小镇。一是通过中医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河西特色健康小镇的核心区,作为小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小镇历史文化、规划及发展馆,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及中药材的种植和种子展示等。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推广中医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康复、体育运动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高端健康服务,逐步构建“医疗、教育、科研、养老、康体”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首都现代化健康服务示范基地。

(三)实施融合发展,注重功能叠加

1.叠加好旅游功能。从消费者体验本身出发,注重生态游憩、文化体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重点做好产业旅游资源和体验旅游资源开发,讲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历史故事,创设相关产业产品的体验区。

2.叠加好文化功能。重点开发自然生态文化、中医药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保持地域特有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3.叠加好社区功能。注重环境先导,坚持“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的顺序,通过对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配套中心等规划建设,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提高小镇居民的身份认同度。

(四)突出市场主体,优化建设环境

选择符合发展定位、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由投资公司负责小镇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管理服务等工作。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尽快出台促进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道路交通、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突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美化,重点打造“景区+小镇”模式,以优美环境吸引人才,以人才聚集带动要素聚集,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小镇,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和价值内涵。

(五)创新集聚转化,抓好要素保障

1.抓创新重宣传。注重特色小镇品牌的体系化发展,鼓励企业以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强化创新链,以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提高价值链,注重特色健康产业与相关高校院所的紧密结合,加快企业与园区科创平台对接,奖励成果落地转化企业。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产业、文化、服务、旅游、生态和节庆活动等品牌形象,提高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强要素促保障。加强与国家、市、区财政现有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等专项资金衔接,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小镇发展投资基金,推动各类产业资金、可用闲置资金、可用国有资产、农村集体资产等划入专项基金。引入PPP融资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扩大资金来源,提高建设效率和效益。尽快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优先确保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用地指标。同时注重存量挖潜,结合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老工业厂区和园区二次开发、“多规合一”试点以及其他土地整治工作,以存量建设用地异地置换等方式增加用地指标,解决特色小镇用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