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光辉的旗帜征文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本 走进生活 将红色基因融入民族精神血脉

发布时间:2021-05-17 08:56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本 走进生活

将红色基因融入民族精神血脉

王志清

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走向富强。而百年后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与传统文化结缘,引领师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要从2008年的12月说起。那年,我刚刚接任书记、校长;而彼时,恰逢丰台区启动“传承中华文化,浸润少年人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并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地方课程。我委派专任教师自行设计了《论语》20余课时的教案,并尝试将经典诵读与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在2012年,学校创编的国学剧《千年梦,中华魂》荣获丰台区国学剧评比一等奖。时至今日,当时最小的“演员”都已经是大学生了,但从小植根于心底的这份热爱,仍一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浓厚。

但我总认为,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只有经典诵读。2015年的一次活动,让我对红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都有了更深的思考。

2015年4月23日,我校师生在中华书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活动中,表演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诗朗诵《生生不息》,这一活动也在新闻联播中报道。在与师生一起排练的过程中,我们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而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体现着我们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以及那些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带着这样的认识再看学校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发现其实自己还可做得更多。

诚然,从做人的道理、思想的渗透方面,无论是《弟子规》或是《三字经》、《千字文》等小学阶段的国学启蒙读物,都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那些或荡气回肠、或惆怅婉约的诗词名句,也启迪了孩子们的心灵,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扇探寻文化意境的大门。但我们更应该打破学习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从而更加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和使用,进而被认可和热爱。

于是,从2015年起,以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为核心,我带领师生共同开展了诗词积累活动、经典名著人物装扮日活动、书香校园活动、“节气与养生——时间里的中国智慧”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我希望用传统文化教育传递给学生的,不止是知识,更是一种理念,即:传统文化不是单纯背诵积累,它是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运用的。生活中的许多行为习惯、民俗、服饰、语言特点,都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因此,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更是为了找到我们生活中的民族精神,并在生活中更多方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立德立身之本。当孩子发现,生活中三餐都会接触到的筷子,实际上暗含着“顺应自然、尊重他人”的理念时,当孩子们对照地图寻找北京的“八臂哪吒”时,当孩子们从硬币背面的图案、校园里的竹林,联想到托物言志的含蓄时……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悄然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一言一行联系起来,让孩子更乐于主动学习、探究和交流传统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更加认可和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将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形式进行了改变,开展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常规活动,以党带团带队的形式,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中队展示时间和红领巾广播时间,结合节气知识,给学生创设舞台,从科技、艺术、体育等诸多方面展示自己学习节气知识的成果。

除了常规活动之外,从2018年开始,我们组织了方庄教育集群的“时间里的中国智慧”系列活动,将节气教育和中医养生知识教育结合,分别开展了“谷雨”“立夏”“冬至”“惊蛰”四次大型活动,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兼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谢春风、北京养生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徐怀书等莅临现场,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生活中方方面面介绍节气与中医知识。

2018年芒种节气前,我还组织了“为新时代的中国传唱”活动,以“古诗新唱”活动汇报的形式,展现孩子们在艺术类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

2018年9月,北京非遗传承人团队受邀走入我校,为孩子们讲解中秋节与月饼的典故、制作冰皮月饼、绘兔爷、扎风筝、抖空竹,一起领略传统节日的风俗与非遗技艺的魅力,领略了匠人精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期走进校园的,还有《汉声中国童话》编辑部、新天地出版社等社会机构,一起带领孩子们从浅显易懂又妙趣横生的角度初读了解中国古代常识,激发进一步深入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每逢假期,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常伴孩子们左右。多年来,我带领老师自主编写的假期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中,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一直是令孩子们津津乐道的。

寒假实践活动中,围绕“春节那些事”,我们设计了“春节的习俗”“年夜饭”“吉祥话”“红包与拜年”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以古今对比、习俗探源等方式,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精神内涵的理解,对春节习俗的演变进行了了解,对如何过一个健康、和谐、喜庆的中国年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暑假实践活动中,我们又组织孩子们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中华嘉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涵盖了茶的种类与特色、十大名茶、喝茶的益处、茶字的演变、饮茶方式的变化、茶与名人的故事、特色茶具、茶马古道、民族特色茶、中外茶道对比等。又分年级组,将“竹文化探秘”分成若干个小活动,从民俗习惯、历史名人、诗词、游戏等诸多方面,探寻中华民族对“竹子精神”的理解,初步感悟着民族的坚韧与气节。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孩子们只能居家学习。面对疫情和心理健康的双重挑战,除各项常规工作之外,我作为党支部书记,更期待着能够继续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为大家树立信心、与师生共克时艰。因此,我再次联系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养生文化协会,以线上互动和专家讲座的方式,面向学生和家长介绍相应时节的健康养生知识,以及居家期间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间接促进了居家自学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平稳过渡。为了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全民抗疫”期间感人的英雄事迹,学校高年级语文组联合进行了大型线上实践活动“漫游汉字王国”,以“最具中国范儿的汉字评选”和“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成语评选”形式,组织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习相关知识、从汉字背后的故事与演变中,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并发现这些优秀文化在“全民抗疫”这种时代精神中的具体体现。此项活动还在丰台小语公众号进行了宣传。

回眸百年,从“为万世开太平”到“革命理想高于天”,从“格物致知”到“实事求是”,从“民惟邦本”到“人民至上”,都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转化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今的我们要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面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们,我们更应在他们心中播下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用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