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光辉的旗帜征文

唱首赞歌给党听

发布时间:2021-04-22 10:56     浏览次数:0次     打印本页

唱首赞歌给党听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有四老即四宝:公婆和父母,最小的八十五岁,最大的八十九岁。经历各不同,相同的是都是共产党员,都是从京郊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为国家干部、校长,为党和国家作出了贡献,现正安享着衣食无忧、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特别热爱共产党!”母亲的话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听他们讲那一件件往事,触动了我——一位民盟盟员、区政协委员感恩、感动的内心,捉笔书写此文,聊作一首赞歌献给党。

我的公公婆婆都是五十年代就加入共产党的老党员。公公十几岁参加工作就在丰台区。下过乡,足迹几乎遍布丰台中西地区。听婆婆说他骑车去王佐下乡,因为路远都是在老百姓家吃派饭,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和好多村民、村干部都成了朋友,工资都给了人家。党为了培养他,送他到中央团校进修。当团区委书记时,为作好第二天的大会报告,头天晚上他到野外去练习,几百人的会场讲话不用麦克风。文革中虽然受了六年冲击,“解放后”没有任何怨言,努力完成党交给的工作。在区政府机关工作多年,为建丰台体育中心筹资,他四处奔走、不辞辛苦。为办好国庆灯会,他拖着高血压的身体坚持完成任务,造成吓人的后鼻孔出血。他称得上是资深的老丰台,好多人都认识他。我清楚地记得大约三十多年前一次去丰台医院中医科开药时偶然听到一个人问“邵怎么写?”一个陌生人回答他:“就是邵怀爽(公公的名字)的邵!”令我吃惊不小!难怪随便碰上个人,一说是丰台的,他就问人“哪村的?”“谁谁谁咋样了?想当年他如何如何…”能跟人聊上半天。

婆婆在我眼中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和她的成长不无关系:婆婆的父亲是49年3月入党的老党员,受他影响上中学时婆婆就加入共青团,协助公安机关在学校进行工作;1954年北京市公安学校毕业,有幸借调到中南海,参加了同年9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服务工作;大会闭幕后又荣幸的被正式调入中南海警卫局工作,一干就是十八年。这十八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主席一切为国家、一切为人民的精神,勤劳善良、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品格,不搞特殊化的作风深深地影响了她。“永远跟党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对家里的子女孙辈也是常常提醒、谆谆教诲。即使现在八十七岁了,身在养老院,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还不忘关心时事,关爱周围的老人及服务员,经常看书摘抄,每天都在微信群里发送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关注《丰台报》,一有孙女采写丰台发展的文章发表,她总是第一时间点赞!闲暇时把我们淘汰的旧衣服裁剪、缝补修改成自己穿的衣服,总说“这么好的衣服扔了太可惜了!”最近还学会了上“拼多多”购物。

我的母亲十六岁就出来参加工作了,刚开始只是学校半个工人,干些杂活儿。校长见她好学,就鼓励她去考教师,当上老师后校长经常突然进教室听课,下课后给她指出一堆问题,刚开始母亲觉得校长老爱挑她毛病。一次教学竞赛评比,成绩优异的父亲获得一等奖100元奖金,这在当时已是相当惊人了!初出茅庐的母亲居然被公布获得三等奖,奖励一本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许多科班出身的老师都没获奖,这让她很意外、不知所措,所以印象深刻。后来明白了校长那是在培养她、鼓励她,后来学校又派她去师范学校在职学习两年,毕业时班主任特意找她谈话:“你是全优生,很不容易的!将来好好干,很有前途!”母亲虽然当时不是很懂,但她一直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断挑战自我,从开始只教小学低年级到后来教到毕业班还戴帽初一。前年,她所教的二十多位同学毕业四十年后和她欢聚,我有幸参加了那次聚会,师生情深,亦师亦母的感觉很令人感动。母亲后来被提拔到校长的岗位,从开始的步履维艰、矛盾重重到后来的胜任愉快,有她自己的努力,更有组织的帮助!

母亲说这辈子帮助她的人太多啦!我要出生时家里没人,是学校老师搀扶她上了公交车,司机看她肚子疼得走路都费劲了,就跟乘客商量先直接把她送到医院急诊室,所有乘客一致同意。1964年正是全国学雷锋活动高潮时期,父亲工作远又忙,一周只回来一次,家里好多事都多亏“活雷锋”帮忙。比如我小的时候母亲奶水不足,近处又买不到奶,有一次母亲将我捆好放在床上出去买奶,回来发现我褪出来了,差点掉下床来,学校老师听说后就发动大家帮忙:去附近农民家订羊奶、去远处帮忙订奶取奶……我小时候半夜发烧40度,需要到三公里外的302医院去看病,天黑路又不平,母亲抱不动我,就去学校求援,年轻的老师们抢着帮忙。母亲感慨地说:“没有大家的帮忙,真不知你能不能活下来!”听到这些,心里暖暖的,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将爱心传递下去,我责无旁贷!

父亲回忆说他上完初一上学期,因病休学,病好后在家等待再上学时,隔壁下营小学的校长找到他,让他去学校帮忙代课,因为当时社会急缺师资,校长看他讲课不错就推荐他去教育局应聘教师,开始他不同意,想再续学业,说“我想学好后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校长说:“你现在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现在需要你!”就这样他开始了教师生涯。开始是当扫盲老师,后来到丰台镇小任教,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委派到许多薄弱校或乱班任教,屡获殊荣,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文革受到冲击,平反后又被委派到治安较乱的新建中学,与派出所联合工作,获得了北京市治安模范。退休前父亲担任了中学校长多年。回忆自己的进步,他觉得懂你的领导很重要。他清楚地记得1955年,当他得知自己教的小学毕业班全部考入中学,且统考成绩全区第一的消息时得意忘形,在老教师面前欢呼雀跃,被老校长批评了一顿,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在成绩面前要学会戒骄戒躁,才能团结同志,取得更大进步。

父母因出身不好,入党夙愿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实现。1980年,父母当时单位的领导商量后定在他们结婚纪念日那天俩人同时在各自单位入党。这让他们激动许久,更加努力工作。退休后父母又发挥余热,在家长学校讲课多年。那时的交通不如现在便利,去哪都得自己骑车去。父亲总是抢着去最远的学校,比如王佐的魏各庄,累并快乐着!

退休后,父亲的生活安排得动静结合,早晨出去遛弯锻炼,回来后写字画画,凭着最原始的打格临摹,一幅幅逼真的花鸟工笔、明清古画大工告成,再加上他本就写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为画增色不少,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他从不出去裱画,都是自己潜心钻研装裱。至今已有将近百余幅作品。我曾随他一起装裱过一回,那一步步工序,要想到、眼到、手到,一招不慎就满盘皆输。现在八十八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承担着家里的主要家务。

退休的父亲更是街道社区的积极分子,从退休到现在一直担任各种头衔:志愿者、书记、顾问。每当社区开座谈会必请他发言。四年前,社区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他的感言“有个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表现对社会风气、群众士气有很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六中全会强调以上率下,针对领导干部作出部署,抓住了从严治党的关键点。”被登在《人民日报》上。

前年,我也退休了,照顾四老的同时也从他们身上汲取着力量,作为民盟盟员、区政协委员,在党的领导下“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我们参政议政的目的,我积极投身其中,在政协学习建言协商,生活中多关注社情民意,每年都提交信息、提案,并多次获得表彰。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衷心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生日快乐!在您的领导下华夏儿女谱写了并将继续谱写无数奋进的歌,幸福的歌!